春安配资
来源 | 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HealthExpress)
前两天,台风“桦加沙”来袭,作为今年的超强台风,它携手冷空气带来一波极端暴雨和特大暴雨,同时还有强烈的雷电活动,请大家务必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而针对这次强台风天气,有不少小伙伴提问,前不久北方雷暴天气,雷暴哮喘高发,医院人满为患,这次南方强台风,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问题?可以做什么预防?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台风天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台风过后怎么安全出行。
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可表现为局部地区哮喘的大规模暴发,症状轻至重度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出现雷暴哮喘的患者大多数具有过敏体质,在雷雨天气中或过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可以是既往确诊哮喘的急性发作,也可能是首次哮喘发作,在哮喘首次发作的这部分患者中,大半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基础。
雷暴哮喘虽然不会传染,但却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许多患者可以同时聚集发病,且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生,其中成人多于儿童,年长儿多于低龄儿童。
雷暴哮喘是怎么发生的呢?
根据目前的研究所知,雷暴哮喘的发生需要有“天时”(雷电大风天气)、“地利”(花粉播散季节)、“人和”(过敏体质人群)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目前已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雷暴哮喘都发生在花粉播散的高峰季节,前段时间,北方哮喘患者就诊量激增,就是因为北方刚好处于花粉季节。
科研人员们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这是因为在雷电风雨的作用下,平时那些比较大的难以进入人体下气道的花粉微粒(直径20-30μm)会被强风卷入高空的积雨云中,吸水膨胀,进而破裂,再被雷击碎成10μm以下的细小颗粒,然后随着雨水重回地面,随着呼吸进入了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这部分人群的下气道,从而引发哮喘的急性发作。
当然,除了花粉(主要是蒿类、葎草等草类花粉)以外春安配资,雷暴哮喘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是对真菌过敏,而真菌孢子也能像花粉一样经历这个“上天,裂解,又入地”的过程。此外,雷暴哮喘的发生还可能与温度骤降、空气湿度增高、电离现象和臭氧水平等相关。
我们需要担心雷暴哮喘吗?如何应对?
知道了雷暴哮喘发生的原理,那这次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要不要担心呢?
建议大家,需要注意,但不用特别担心。以深圳为例,过敏原以螨虫、蟑螂排泄物为主,缺乏像北方秋季那种由蒿草等植物引起的、爆发性的、极高浓度的花粉季,而强台风一般也会把局部的花粉稀释、冲刷,减少触发呼吸道问题的可能。
因此,深圳雷暴哮喘很少发生。不过,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尘螨,霉菌等常见过敏原浓度升高,也容易诱发鼻过敏,或气道过敏症状。
所以,对于呼吸道敏感者,在任何恶劣天气下做好防护总是明智的。特别是如果出现突然鼻子不舒服、咳嗽、喘息、气促……要警惕哮喘及其他过敏问题的可能性。
应对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防雷暴
尽量避免或减少在雷暴天气时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可以佩戴N95口罩进行呼吸道防护。
在雷雨来临前的风暴天气期间,进入室内后一定要关紧门窗,以避免或减少雷暴天气时户外过敏原涌入室内。
雷雨时可将湿门帘或湿窗帘挂在门窗上,以防开窗时花粉和真菌孢子进入室内。注意室内清洁和空调内部清洁。
2. 防真菌孢子
潮湿的环境,家庭内容易滋生霉菌,要注意日常室内湿度的调节(40-60%,注意,湿度太大有利于霉菌繁殖,可以用除湿机来降低室内湿度),可使用高滤过性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霉菌孢子的数量,并注意及时更换空气净化器的滤网。
3. 防花粉春安配资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刚好处于花粉季,花粉过敏人群需注意回避花粉。
外出时可通过戴帽子、口罩、护目镜以减少花粉暴露。从室外回到居所后更换外衣,洗脸、洗手、洗头、洗澡、冲洗眼睛和鼻腔以去除身体从户外沾染回来的花粉。
睡觉时应将外出时穿的外衣放在卧室之外的房间。
4. 易感人群防哮喘
过敏体质人群可通过检测过敏原的方式结合临床病史评估对花粉的过敏情况。在花粉季、雷暴天气来临前开始使用抗过敏药进行预防。
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平衡免疫稳定状态。仅有过敏性鼻炎,未曾有过哮喘发作的患者也需要预习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案以及推荐备用紧急药物。
5. 哮喘人群防发作
哮喘患者需要规范规律用药并且按时随诊以良好控制哮喘,降低哮喘因为各种诱因而反复发作的几率。在花粉季、雷暴天气频繁时,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控制药物的剂量或提前给予药物预防。
储备哮喘药品和吸氧设备,并随身携带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应急药物。
6. 公众卫生管理策略
提高医务人员对于雷暴哮喘的认识,加强对民众宣传雷暴哮喘的知识,提高民众的警惕,告知民众可以寻求帮助的途径。
加强气象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协作,对花粉监测和雷暴天气提前预警,辅助卫生部门积极准备急救团队和药品设施,以应对雷暴天气中/后可能促发的哮喘发病高峰。
虽然雷暴哮喘总体上来说还是属于小概率事件,但自从其在1983年英国伯明翰被关注到以来,已经先后在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伊朗、沙特阿拉伯)均有发生,其中近一半在澳大利亚报告,而目前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的墨尔本,造成了全市3400例患者在一次雷暴后的30小时内涌入了当地医院急诊科,其中近500人需要住院治疗,甚至还造成了9名患者的死亡。
而在我国,除了前段时间北方地区雷暴哮喘事件,重庆市曾1小时内近30人的雷暴哮喘发作事件,2023年的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也曾发生过一天内接诊800多雷暴哮喘病例的事件。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可能逐渐增多,而小概率事件也可能反复发生,所以,我们便有必要警觉起来。
参考文献
1.控制诱发因素以加强哮喘管理.UpToDate
2.关注儿童雷暴哮喘.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3.2018年榆林地区56例儿童雷暴哮喘回顾性分析.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4.气候变化对呼吸道过敏及花粉、霉菌所致过敏性哮喘的影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5.雷暴性哮喘的易感因素与社会防治对策.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内容编辑Luka
来源 | 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HealthExpress)
未经授权,禁止二次转载,如有需要联系原公众号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