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9:00,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柯子岭平安隧道升级改造项目正式竣工。项目拆除了隧道原人行道明利配资,将双向机动车道从2.2米拓宽至3米,外侧新建独立人行连廊,实现人车分流。
改造后的平安隧道明利配资。
位于景泰街柯子岭村平安隧道始建于1998年,最初的设计,仅是为了方便村民横跨铁路。其1.8米的限高标杆、仅容车身的2.2米宽度,让司机们不得不收拢后视镜、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在有限空间里保持精准操控,在分毫之间完成安全通行。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人大景泰街道工委组织陈钢、曾丹、方雪容、唐燕萍、刘顺燕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围绕如何推进隧道升级改造这一核心问题广泛收集民意,多次前往平安隧道开展集中视察活动,推动进度、促成落地。2024年12月19日,平安隧道人行连廊升级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反映了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以来,白云区景泰街聚焦“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把柯子岭经济联社的柯子岭平安隧道升级改造项目作为首要任务。
民生急难愁盼
人大必答之卷
“以前走隧道去买菜,要和车争路走,睇到我‘心惊惊’‘脚震震’。”柯子岭村民伍老太的描述,也道出了无数往来居民与司机的无奈。
改造前的平安隧道。
近年来,不少村民在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时反映,汽车在通行平安隧道时,右后视镜完全贴着人行道护栏,左后视镜距离水泥墙只有两三厘米,常年发生剐蹭等情况。“如果平安隧道得以升级改造,不但对我个人而言出行能更加方便,村里道路的堵塞还能有所缓解,路上的环境面貌也能整洁得多。”家住柯子岭的村民身处隧道“最前沿”,对于隧道制约附近区域发展与环境提升的弊端有着最真切的感受。
改造前的平安隧道。
“我在隧道开通前还在做柯子岭第一书记,就是为了完成之前作为联社书记时未完成的工作,把隧道升级改造好,成为真正的‘平安隧道’,让村民放心驾驶、安全通车。”此前任柯子岭经济联社第一书记的杜永新是白云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作为本村人,他始终带着对乡土的深厚情感和对村民的深切关怀,将推动隧道升级改造作为“头等大事”。
改造后的平安隧道。
但是,平安隧道升级改造不同于一般工程,其建设年代久远,上方有铁路横穿,地理环境复杂,改造难度大。因此,完成好这件“头等大事”,离不开做好一桩桩“关键小事”,杜永新多次联系隧道上方铁路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街道等有关方面,让群众的想法愿望直达各级。
代表聚力攻坚
隧道通达民心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指标。打通街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实现平安隧道平安通车,不但是驻景泰街人大代表的心头牵挂,更是人大景泰街道工委工作目标。
近年来,在环白云山高质量发展带筹划实施的推动下,景泰街坚持以“七好民生工程”为引领,发挥位处白云新城核心区域优势,整合辖内教育、养老、医疗等资源,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契机,重点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引入越秀康养·海樾荟养老公寓,创新打造了辖内机团单位协同、多元参与的“1+N”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公共服务业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落户景泰。
景泰街召开柯子岭平安隧道升级改造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
“平安隧道的升级改造很有必要!大家看,我们辖内的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两个片区主要是广园新村和云苑新村,住在那里的老人如果要去越秀康养进行疗养,开车走平安隧道的话只需要5分钟左右,而走其他路段至少需要15分钟。”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人大工委会议上,区人大代表、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主任曾丹用客观的数据向驻街人大代表们反映了平安隧道改造的重要性,希望驻街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履职,为平安隧道升级改造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群众出行无小事,作为人大代表,作为村“两委”干部,要为群众发声。”区人大代表、柯子岭联络站站长刘顺燕与杜永新一样,都是柯子岭本村人,在她看来,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助力柯子岭与景泰街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一条路,不仅是城市品质的生动展现,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筹码,更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刘顺燕说。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景泰街党工委书记陈钢现场指导施工项目。
驻景泰街的人大代表始终将平安隧道的升级改造工作铭记于心,更付诸于行,切实肩负起责任。针对地理环境复杂、改造难度大的问题,2023年12月、2024年8月,在白云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景泰街党工委书记陈钢的积极推动下,景泰街道办事处与柯子岭经济联社连续两次组织召开了平安隧道施工专家评审会议,并取得市区层面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协助。会议上,设计单位详细汇报了改造施工图的设计情况,与会人员对方案的整体施工部署、施工组织架构、具体施工方案、工期安排以及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审议。刘顺燕等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了宝贵意见,有效推动了施工方案的不断完善,为平安隧道的升级改造工作迈入实质性阶段贡献了力量。
人大全程护航
改造长效惠民
“听到这个消息肯定很开心,这就说明以后开车通过隧道的时候再也不用把左右后视镜折叠起来再通过了。”去年12月17日,白云区景泰街柯子岭经济联合社发布消息称,从12月19日起柯子岭平安隧道实施人行连廊升级改造工程计划工期约100天,这一消息标志着升级改造工程正式进入了全面提速、全力冲刺的阶段。
对于人大代表而言,开工只是开端,安全施工、加快推进、早日通车才是关键,“人大代表要在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将民主参与切实体现到项目监督的全过程,切实做好工程升级改造的‘后半篇文章’。”
改造后的平安隧道。
为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大景泰街道工委组织驻街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通过“走、看、听、问、议”的方式,到隧道上方铁路和隧道入口处等施工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并围绕“改造可能性、通行便利性、交通安全性”等重点,与柯子岭经济联社负责人、街道相关职能科室深入交谈,共同探讨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工程推进提供“金点子”。
“柯子岭将结合平安隧道升级改造与地铁11号、12号线的开通,将联社和联社村民的各项物业管理引导到统租统管的轨道。”据柯子岭联社书记杜璟文表示,优化交通条件为联社推进统租统管奠定了良好基础,柯子岭经济联社将继续推动把村民的房屋打造成青年公寓,完善全屋配套设施,提供管家式服务,推动村子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联社培育走深走实。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2025年,景泰街辖内广州体育馆将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平安隧道升级改造不但有效提升全运会赛事交通保障“硬设施”,更事关城市功能完善、群众生活品质提升,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据了解,接下来景泰街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柯子岭客家文化,系统提升平安隧道上方铁路沿线环境,沿隧道设置生态绿植墙,并结合铁路元素打造雕塑,推动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以优美环境迎接美丽全运。
陈钢强调,“景泰街将紧扣“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下大力气写好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后半篇文章”,落实好白云区“干净、美丽、平安、和谐”四个促进年工作要求,推动街道交通出行更加方便、环境面貌更加美观、群众生活更舒心,真正实现景城共荣、宜居宜业!”
链接
视频|告别“科目五考场”!白云区柯子岭平安隧道升级改造竣工
南方+记者 谭超
实习生 曹睿明利配资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